孫來發:二汽建設初期的首批司機
五十多年前,在二汽當司機是什么體驗?
來源:東風汽車報 時間:2022-01-18 09:04:11
■孫來發(二汽建設初期的首批司機之一)
孫來發1959年入伍,在部隊里學了駕駛技術,成為了一名卡車駕駛員。1965年,孫來發退伍回到襄陽老家,第二年年初,二汽到襄陽招駕駛員,為響應發展民族汽車工業的號召,他第一時間就報了名。
1966年正月初六,孫來發背上新婚3個月的妻子準備的被褥、衣物,和50多人一起乘坐大貨車到了十堰。那時候的十堰,只有一條老街,還是一條坑坑洼洼的土路。路邊稀稀落落住了幾戶人家,野草長得有半人高,一路想上個廁所都不好找到。盡管來十堰之前自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,但看到這樣的艱苦環境,孫來發還是不免思念起家鄉和親人。
來到十堰的第一天,孫來發和工友們被安排在黃龍鎮的一所中學暫住。那時學校放寒假了,沒有學生上課。坐車顛簸了一整天,大家都累壞了,把兩三張書桌一拼、被子一鋪,就算是住下了。
住在學校的一個月里,孫來發和幾名駕駛員被安排開展駕駛訓練。上面給了幾臺意大利進口卡車,有10噸和6噸的,孫來發就在當時那條坑坑洼洼的路上訓練開車。與此同時,還要靠這幾臺卡車,把一些小型設備和物資從丹江、老河口運往十堰。
訓練結束后,孫來發被分到二汽運輸處,負責駕駛一臺天津吉普車。那時候,二汽全廠只有4臺吉普車,辦事都靠這幾臺車。每天不分白天黑夜,只要廠里有需要,孫來發他們就會出車。
讓孫來發印象最深的是,那時候,白天大家辛苦了一天,晚上沒有什么娛樂活動,二汽總廠為了讓大家放松一下,就安排人開車去鄖縣借電影膠片。每次電影散場了,孫來發就要連夜開車把膠片送還鄖縣,待趕回家往往都要到凌晨了。盡管很累,但孫來發心里很滿足。
1969年底,孫來發接到調令,從運輸處調到通用鑄鍛廠也就是20廠。通用鑄鍛廠是二汽的后方廠,它是為了承制二汽各專業廠自制非標設備、設備維修及工藝裝備所需要的的鑄鍛件毛坯而建設的,意義重大,讓孫來發覺得很有使命感。
運輸處安排孫來發開一輛5噸的雙排座小貨車到通用鑄鍛廠,保障通用鑄鍛廠全廠的生活所需。那時候十堰沒有這么多的糧食和蔬菜,孫來發每個星期要開車到老河口去買糧食、蔬菜;每天還要往返于爐子溝的食堂和20廠之間,給大家送午飯、晚飯。
除了食物,做飯和煉鐵水用的柴禾也是孫來發他們自己去山里找老鄉買。老鄉們特別淳樸,看工人進山不容易,都給出最便宜的價格。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,大家平時的食物基本都是青菜,肉和油水都很少,運氣好的話,在山里買到雞蛋就算是開葷了。
讓孫來發印象很深的是,當時的十堰沒有平坦的公路,開車只能順著前面的車轱轆印走。遇到雨天,搞基建運輸的大車走一趟,轱轆印很深,孫來發他們的車就這樣一路搖晃著開過去,再搖晃著開回來。
回顧建廠初期,很多人住在蘆席棚里,有一部分人就在老鄉家借宿。孫來發和同事曹天慶都借宿在廠區附近的一位老鄉家,老鄉把閣樓騰了一半地方給我倆住,另一半堆著柴禾,孫來發常常睡到半夜被老鼠打架聲吵醒。
在這樣艱苦的環境里,所有人克服困難,把廠建起來了。原來的山頭、堰窩、稻田變成了平地,蓋起了土建的車間。從鑄鐵車間、鑄鋼車間、木模車間、再到修鍛車間,一間間嶄新的車間從平地上豎立起來,建設速度之快,是孫來發不曾想到的。
到了1978年,通用鑄鍛廠發展逐漸好起來,孫來發和工友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也逐漸得到改善。
讓孫來發印象深刻的是,有一年臘月二十九,接到通知當天要到老河口拉一批新工人到十堰,讓新工人到廠里過個喜慶的春節。結果當天早上,天還沒亮就開始下大雪,孫來發看天色不好,就在廠里找了很多草繩,扔到車廂里。那天帶車的同事叫白清成,他不解地問孫來發:“孫師傅你拿這么多草繩干嘛?”孫來發說:“走路上你就知道了?!?/p>
果然,還沒開出多遠,車就走不成了,車輪直打滑。孫來發熄火下車,拿出草繩一圈圈纏在車輪上,算是自制了防滑鏈,這才一點點把車往前開。但草繩撐不了多久,開出一段路就磨斷了,孫來發只能停車下來再纏幾圈草繩。就這么停停走走,從早上走到了夜里,才勉強開到大家要住的老河口招待所。這時候雪還繼續下,為了保證安全,孫來發和工友決定就在招待所里住下,在招待所里一起度過了這個難忘的春節。等雪化了以后,孫來發才返回到十堰。
在二汽工作了三十年整,1995年,孫來發從通用鑄鍛廠退休了。從剛來的不適應,到全家扎根在這里,孫來發對二汽充滿了感情。雖然退休了,但如今,孫來發的三個孩子都在東風工作,孫來發家兩代人都為東風的建設付出了青春,讓他覺得很光榮。
來到十堰這幾十年,孫來發住過老鄉家、住過筒子樓,看到二汽越來越好了,年輕人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,感到非常欣慰。他衷心希望東風的未來越來越好,孩子們的生活,也能一代更比一代好。
?。ň庉嫞盒軋謭?nbsp; 編審:葉航)